北京东交民巷

东交民巷建筑群都有哪些?

东交民巷现存建筑有法国使馆、奥匈使馆、比利时使馆、日本公使馆和使馆、意大利使馆、英国使馆、正金银行、花旗银行、东方汇理银行、俄华银行和国际俱乐部及法国兵营等。现存建筑均保留原状保持二十世纪初欧美流行的折衷主义风格,用清水砖砌出线脚和壁柱,砖拱券加外廊,木结构角檩架,铁皮坡顶。

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是北京仅存的二十世纪初的西洋风格建筑群,也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实物遗存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2001年06月25日,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东交民巷是明末时期吗?

东交民巷不是指明末时期的地方。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小巷,位于中国传统的胡同区域。它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胡同保留了许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特色。明朝时期是从1368年到1644年,而东交民巷的存在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虽然东交民巷具有历史价值,但它与明末时期并没有直接的历史联系。

北京东交民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交民巷值得去吗?

值得去。

东交民巷是位于北京东城区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至崇文门内大街的一条古老胡同,曾被称为“国中之国”。

元朝时东交民巷与西交民巷被统称为“江米巷”。到了明代,因为交通问题,江米巷被分为东西两条胡同。明清时期,东交民巷一直都是“五府六部”的所在地,清乾隆、嘉庆年间都在此修建了“迎宾馆”,供外国人居住。

北京东交民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公元1840年爆发了第一次***战争,英国人用大炮 轰醒了沉醉梦乡的清***,也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沦为了各国列强瓜分的对象。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清***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根据条约的规定,列强们将整个东交民巷瓜分,并且不许中国人在此居住和设立任何衙署。

从此,西方殖民者在东交民巷发展自己的喜好,建设起了办公使馆、教堂、学校、医院、银行、俱乐部等西洋建筑。不仅如此,他们还在东交民巷四周建起了铁门,并改名为使馆街。在当时,东交民巷虽然是大清王朝的领土,实际上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中之国”。

东交民巷的历史变迁?

历史变迁

北京东交民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江米巷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

使馆街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府六部”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使馆界

东交民巷一瞥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开始了北京城历史上最大的浩劫,东交民巷也在劫难逃。仅巷内的户部银库就被日本侵略军抢走白银三百万两;东交民巷太医院的稀世珍宝――针灸铜人被抢走;御河西翰林院内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珍本也被毁劫殆尽。《辛丑条约》列强将东交民巷地区划为“使馆界”,把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还在整个使馆界四周建起了高约6米的围墙,围墙上建有8座碉堡,并设铁门。

奥地利大使馆

1901年,清***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东交民巷进一步陷入深重的苦难之中。[9]过去列强所占地面不到整个东交民巷地区的二十分之一,地方行政管理权仍归中国所有。可是根据《辛丑条约》,列强一口吞下了整个东交民巷地区,不许中国人居住和设立衙署,行政管理权完全归使馆,中国***无权过问。[5]他们任意改变中国原有街名,将东交民巷改名使馆大街、长安街改名意大利街、台基厂头条胡同改名赫德路……列强还迫使清廷给予驻兵特权。一时间,东交民巷变成了列强兵营。[7]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XX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X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最近发表
    文章归档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