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关在秦汉时仅是一座土石混筑的小城,后来历代虽有修建,但基本是沿袭旧制没有多少展拓。
明灭元后,于洪武初年,太祖朱元璋批准了著名将领华云龙的建议,在对旧城进行改筑的同时,建紫荆关新城一座。
新、旧两城墙体皆为花岗岩条石砌筑,用青砖封顶并砌筑垛口。
洪武之后,经永乐、正 统、景泰、弘治、嘉靖、万历,直到最后一代崇祯,都在不断地修筑紫荆关。到明王朝灭亡前夕,紫荆关才建成了今天的规模,成为较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天下九塞之第四塞。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
易县紫荆关长城城墙边有修葺一新的台阶,顺台阶上去就能爬到长城上面,但是目前只能上到拒马河边这一侧的城墙上,站在长城上可以俯瞰拒马河。
但是沿长城只能走一段很短的距离,长城被马路隔开了,马路对侧的长城是上不去的。